Quantcast
Viewing all 2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利用 Google 試算表寄信給一群人

剛剛在好友低調的網頁中看到一個利用 Goolge 試算表寄信給許多人的方法,一看就覺得這功能大好啊!

想想看,如果你今天要寄信給一整班的學生,或是要寄信給家長,依照以前寄信的方法,我們祇能寄一封很制式的信件,每個人收到的內容一模一樣,如果你希望每封信都能針對收件者套用不同的稱呼,那在以前並不太容易達成。

不過現在利用 Google developer提供的功能,我們可以很容易的針對不同收件者設計信件內容,讓每個人都收到的信件內容都不一樣。

你祇要把底下的指令碼複製起來,然後貼到 Google 試算表的指令編輯器中,就可以為不同收信者提供不同內容的信件了。

function sendEmails() {
  var sheet = SpreadsheetApp.getActiveSheet();
  var startRow = 2;  // First row of data to process
  var numRows = 2;   // 依據要寄信的份數修改前面的數字
  // Fetch the range of cells A2:B3
  var dataRange = sheet.getRange(startRow, 1, numRows, 2)
  // Fetch values for each row in the Range.
  var data = dataRange.getValues();
  for (i in data) {
    var row = data[i];
    var emailAddress = row[0];  // First column
    var message = row[1];       // Second column
    var subject = "Sending emails from a Spreadsheet";
    MailApp.sendEmail(emailAddress, subject, message);
  }
}

不知道怎麼做的話,就參考底下的影片吧!:)



以後有需要寄信給一群人,又希望內容能有點不同的,終於有解了!:)

高中請儘量選自然組

「科學比人文學派崇高、客觀、真實」是否代表很多科學教師的心聲?

Wanru Lin​ 今天凌晨在她的部落格提到昨天那件紅遍全球的藍黑色洋裝時寫了這一段文字。

我不敢小看人文學科,畢竟我後來研究所唸的也是人文類科,不過我自己在給國三學生建議時,我都會說:『如果你對社會科沒有強烈的喜好,也不特別討厭數學,那麼我建議你上了高中,選組時一定要選自然組!』

為什麼呢?是因為我教生物所以說自然組比較好嗎?不是,我是從現實面來說的。

等一下,我說的現實面不是你常聽到的:『自然組比較好找工作。』而是,高中選自然組比較不會浪費你的時間、你的大腦

也許當時你還小沒注意到相關的新聞,但你祇要自己到 Google 用『高中 課綱微調』查一下,你就可以看到我們高中社會類科的課程內容受到政治影響有多大,甚至兩個星期前法院判定教育部課綱微調不合程序之後,教育部還是執意要讓這樣的課綱上路。

我們的社會科內容有太多這樣的政治角力,每個不同政治取向的人都想要來影響社會科的教學內容,把你的高中歲月花費在這些政治鬥爭的結果上,實在是有點可惜。

自然科的教學內容不是沒有政治角力,但相比於社會科來說是比較少的,因為自然科屬於比較結構化知識,除了達爾文的演化論被某些人惡意誤導為『進化論』,除了有些人倡談極端的優生學之外,政治對自然科的影響是少了許多。

一門好的學問都可以促進思考,有許多哲學問題可待回答,所以自然科與社會科對於你都是有幫助的;但是自然科受到比較少的政治影響,所以讀自然組比較好。

你也許對社會組的喜愛有 60 分,對自然組也不討厭,那高中一樣先選自然組,然後,大學時再選你喜歡的社會科系。

在課程規劃上,大學比起中小學還是自由許多,所以外部的政治力量要影響大學教授的教學比較難,比較不會發生高中課綱被教育部胡亂搞的狀況。

要小心的是,雖然外部的政治力量難以影響教授的課程規畫,但教授個人的政治取向相對來說容易影響課程。不過這還好,選系前上網查一下網友的評價就可以跳過許多地雷了。不論教授政治取向影響課程的程度有多少,你都有選擇的機會;而教育部強壓的政治思維是你沒辦法抵制的。

當然,你的內心可以不認同教育部強壓給你的政治思維,就像我們這一代有許多人把魚兒往上游的故事當笑話看,但還是要浪費許多時間去讀這些你可能不認同的內容以應付學校考試。

不要把你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那邊!如果不特別討厭自然組的話,那麼高中就選自然組吧!大學再選社會組就好。

這樣選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即使你後來選擇了社會組,但因為高中受過自然組的訓練,所以你會發現相比於高中就讀社會組的同學,你的思維模式會跟他們不太相同,而你與他們不同的思維模式就有可能激盪出許多的火花而帶來討論的樂趣。:)

柴靜:霧霾調查 -- 穹頂之下

大陸調查記者柴靜以霧霾為專題做了一次演講,演講時間長達 1 小時 43 分鐘。

這題目聽起來感覺挺無聊的,結果完全不是這樣,1 個多小時的演講一口氣就看完了,邊看拳頭不禁握緊起來,好緊張,好好看的報告。

柴靜講的內容雖然驚悚,但她並沒有振臂疾呼、用力的嘶吼,相反的她語氣平和,配合呈現的畫面產生很強的說服力,你完全無法否認她的說法。



我跟同學們說過很多次,當你有理的時候,你不用尖叫、怒罵,你祇要原原本本,冷靜的說出來,別人就不得不聽。柴靜的這個演講是很好的範例,值得我們學習。

順帶提一下,為什麼柴靜她提到煤與石油的時候都說『化石燃料』呢?

這是因為煤與石油都是『化石』,是的,就是你心裡想的那種『化石』。

煤,有許多是古生代高大的樹蕨倒下後經地質作用而形成,所以它其實就是一種化石;石油,是古代的細菌、生物死去後,身上的油累積在地底而形成的,所以燃燒煤與石油,就是在燃燒著化石。

染色體一條一對一套

以前我教到染色體套數的時候,買了很多雙襪子,把每一雙襪子各拿一隻,告訴學生:『這就是一套。』

不過我覺得有些學生無法理解為什麼這樣是『一套』?現實生活中不會有人襪子祇拿一隻,而且『一套』這個中文字詞讓學生感到很困惑,所以我繼續思考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好的解釋一套的意思。

去年上染色體套數時,剛好在情人節前後,所以我把襪子的例子轉變一下,改用情侶裝這個概念來解釋染色體套數。

秀一張圖給學生看,問學生:『這邊有幾套衣服?』學生大概都能理解這是兩套衣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有幾套衣服?

圖、有幾套衣服?

『假設甲、乙兩人是情侶,他們想要穿著情侶裝出門過情人節,請問甲這樣子算不算穿了一整套情侶裝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樣子不是完整的一套

圖、這樣子不是完整的一套

『乙那邊少了帽子,她算是拿了一整套的情侶裝嗎?也不是。』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樣子也不是完整的一套

圖、這樣子也不是完整的一套

經過一場混亂,甲、乙終於把情侶裝分配好了,甲的手上每個配件都有一份,所以他有一套完整的情侶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一套:所有配件都有一份

圖、一套:所有配件都有一份

乙的手上也是每個配件都有一份,所以這也是一套完整的情侶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也是完整的一套

圖、這也是完整的一套

兩人交換一下帽子,這也是完整的一套。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這還是完整的一套

圖、這還是完整的一套

所以不論你要穿藍色系衣服,還是穿紅色系衣服,或是混搭,反正每個配件都有一份就算是一套完整的情侶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一套就是所有配件都有一份

圖、一套就是所有配件都有一份

好,假設這些衣服是我們的染色體。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把衣物模擬為染色體

圖、把衣物模擬為染色體

你現在分的清楚什麼是一條染色體,什麼是一對染色體,以及什麼是一套染色體了嗎?他們的差別應該都可以瞭解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一條一對一套的差別

圖、一條一對一套的差別

最後面這張圖,我還可以補充:『請問一下,同源染色體跟顏色有沒有關係?沒有。紅色 & 藍色的帽子大小、形狀功能都類似,雖然顏色不同,但它們都可以算是一對。所以同源染色體與顏色無關。』用這樣的方式學生說他們聽得懂。

不過聽得懂跟考試會寫又是完全兩回事了。

附註:
  1. 現在都習慣在 FB 上分享,很懶的寫部落格。這些圖片去年分享過,但後來發現在 FB 上要找資料實在超不方便的,所以還是重新寫在部落格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不要樣樣通,樣樣鬆

今天看了兩篇網友轉載的文章,讓我想起國中時代與廖俊傑的對話。

其中一篇是大陸那邊的文章:

荀子曾提出过对知识的鉴别。他说有些知识是无聊的、无用的、无趣的,这样的知识荀子有一个判断,叫“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你知道了这样的知识,并不能够因此成为君子,你不知道这个知识也不会因此成为小人。有的知识对你的人生,一分都没加,又何必耗费精力和时间呢?

文章連結: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

另一篇則是在討論你是否適合成為軟體工程師:

一名真正優秀的軟體工程師,他的知識領域應該是「T」字型的 —— 對任何領域都稍有涉獵但至少在某一方面專精到底。

結果在幾個月的埋頭苦幹之下,我發現我自己是條底線「 _ 」...。

文章連結:想「轉行」靠寫程式吃飯嗎?一個自學程式語言幾乎將自己逼瘋的親身經歷

我記不清楚是在國二還是國三時代了,有次我在屁我對一些生物的瞭解 (很中二,我知道),那時候廖俊就問我一個問題:『可是你知道的這些又沒什麼意義。』

那個年代電視祇有三台,學生受到的文化刺激比現在來得少,所以廖俊沒辦法像現在的小孩子說一個比較完整的論述。我猜如果字彙再多一點,廖俊也許會這樣問:『可是你知道的這些知識又不連貫,祇是一大堆小片段的零瑣知識,知道了又有什麼用?』

當時的我祇覺得被挑戰,所以很不爽的回廖俊:『反正我知道的比你多啊,要不然你知道 ○○○ 逆?』

廖俊一臉很著急但不知道怎麼說的表情:『ㄟ,不是啦,我是……哎,怎麼說?』

對話就這樣結束了。

後來我在高中、大學、研究所時多次想起那次的對話 (齁,你都不知道我記恨記超久的 XDDD ),每次想起,我就很佩服廖俊在國中時代就能一針見血的指出我這樣賣弄知識是完全無意義的。

更正確的說,我賣弄的祇是一些瑣碎的『訊息』,難以把這些資訊整合為個人的知識體系,那些資訊祇是一些可有可無的聊天素材而已。

有了國中時代發生的這個經驗,後來我常會問自己:『我知道這個能做什麼?這是一個瑣碎的知識?還是說這個可以幫我的知識體系添骨加肉?別人用這些訊息能夠用來做什麼事?我也做得到嗎?』如果沒有實際的用途、不能加深自己的思考模組,收集了一堆資訊就無異於松鼠收集許多不知道塞到哪去的橡實一樣無用。

所以,雖然廖俊與我在國中畢業後就沒聯絡過;FB 流行後又搭上線,但大家分離太久,生活圈子完全不同,也聊不出什麼有意思的話,但是我一直感激他在國中就清楚的指出了一個值得我不斷進行思考反省的問題。

嘿,廖俊,謝啦!

現在擔任老師面臨到課本中有許多瑣碎知識的問題,我能夠做的是透過事先的規劃,讓學生能思考、探究,從這些看似瑣碎的知識中逐步建立他們的知識體系。很困難,因為我們面臨的壓力來自多方面,但,還是應該去做,不能讓學生的黃金時期浪費在背誦一些零碎的資訊上。

台灣考試或教學,特別愛追求一種虛假的完整性。以歷史科來說,一分考卷,從台灣史到中國史考到世界史,從猿人考到 21 世紀。因為考試要追求「全面」,所以什麼都得教到,什麼都教不深,課永遠趕不完。

英國的歷史考試的思維是相反,不追求全面,追求的是思考深度。因此,我們會在英國中學普測的歷史科考題中看到:

如果你修的是1894-1918歷史,請回答 7~10 題。
如果你修的是1918-1939歷史,請回答 11~14 題。
如果你修的是1945-1972東西方衝突史,請回答 15~18 題。
如果你修的是1950-1975亞洲衝突史,請回答 19~22 題。
如果你修的是1990-2009歷史,請回答 23~26題。

當考試不必縱橫數千年,衝刺幾萬里,可以選擇特定區塊,老師和學生就可以認真把一段歷史、一個課題討論清楚,進行深入思考。

英國教育相信:如果你學會如何深入學習一部分,你就懂得如何學會其他的部分。

文章連結:同樣考試定人生,為什麼到了英國,小留學生竟然不恨考試?!

利用 Google 搜尋去背圖片

平常編寫投影片時,為了讓投影片生動一些,都會加入許多圖片,結果整個編寫投影片的過程中,花費時間最多的是在網路上找適當的圖片。

當然,生活在現代是幸福的,祇要上 Google 搜尋一下就可以找到許多合用的圖片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到 Google 搜尋圖片

圖、到 Google 搜尋圖片

一般來說,使用 Google 搜尋到的是沒有去背的圖片,在使用上會有一些限制。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沒有去背的圖片

圖、沒有去背的圖片

在 Google 搜到這些未去背的圖片時還不覺得怎麼樣,但我們把圖片下載回來,放到投影片中就杯具了,這些未去背的圖片彼此遮擋,根本沒辦法好好看清楚每一張圖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未去背圖片彼此遮擋

圖、未去背圖片彼此遮擋

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要嘛把圖片縮小,要嘛一次播放一張圖片,但這都不是好方法。因為把圖片縮小時不容易觀看,而一次播放一張也不方便彼此對照。

那就祇好自己手動去背了。

去背 (keyer effects),簡單的說就是把背景去掉祇留下主體,這樣子的圖片可以彼此重疊,不會被一大片背景給擋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圖片去背 keyer effects 後應用性大增

圖、圖片去背後應用性大增

因為去背後圖片不會彼此遮蓋,所以我做投影片時除了花許多時間找適合的圖片,還要花很多時間一張一張去背。

比方說,之前教染色體時用了一個情侶裝的概念,那張圖片中有 10 個物件,我是搜尋了 10 張圖片,一一進行去背後,再組合進那張投影片的。

你可以想像那是一件大工程,有時候一個早上就祇做好一兩張投影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10 張圖片分別去背後放入投影片中

圖、10 張圖片分別去背後放入投影片中

去背完,把圖片放入投影片會覺得:『啊,雖然累了點,但讓學生看到漂亮的投影片,一切都是值得的。』

直到前幾天我才發現我的寶貴生命都浪費掉了,因為

Google 原本就有去背圖片類別!!

Google 原本就有去背圖片類別!!

Google 原本就有去背圖片類別!!

天啊!我浪費了多少時間啊?!竟然到這幾天才不小心看到這個功能!*咬手帕*

為了讓大家也能省點時間,所以野人獻曝一下。如果你也想要直接下載去背的圖片,請在搜尋圖片時按一下『搜尋工具』。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選擇 Google 的搜尋工具

圖、選擇 Google 的搜尋工具

然後從顏色這個類別中,選擇祇要『透明背景』的圖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選擇祇要透明背景 keyer effects 的圖片

圖、選擇祇要透明背景的圖片

選擇透明背景後,出現的圖片與之前看起來沒什麼不一樣,但仔細看一下,圖片的背景呈現許多小格子,表示這是透明背景圖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透明圖片的背景以小格子表示

圖、透明圖片的背景以小格子表示

這樣的圖片下載後就可以直接使用了,不需要自己去背,可以省下許多的時間。

當然了,已經做好去背的圖片數量一定比較少,所以如果找不到適合的圖片,那還是得回到古代,先下載圖片,然後自己手動去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Google 的圖片進階搜尋工具除了找透明圖片很方便外,我還常利用它找比較大型的圖片來使用。圖片大的話,在投影片中放大、縮小使用都比較便利,不用擔心有鋸齒邊緣出現。

要找大型圖片也很簡單,選擇大小這個類別,再選擇『大型』,就祇顯示大型圖片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祇下載大型圖片

圖、祇下載大型圖片

不過大型圖片有時候還真的是非‧常‧大,會讓投影片容量大幅增加,所以使用時注意一下容量,尤其是投影片要用 Email 分享給朋友的話,檔案都不能太大,這時候就要有所取捨了。

最後要提醒大家,Google 搜尋圖片雖然方便,但是要注意著作權的問題。

我因為都是把圖片用在課室教學上,沒有著作權的顧慮,但各位使用時就千萬要記得尊重著作權,以免哪天被告了喔。

演化教材:恐龍救生隊與多奇探險隊

恐龍救生隊是 1976 年在日本播放的卡通,台灣則在 1979 年播放!

現在來看這些影片會覺得畫面很簡陋,故事卻一點也不覺得無聊,我剛剛看的時候還覺得有點小緊張,很精彩!編劇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一個好的故事,幾十年後看還是會覺得很棒!

不過影片開頭 5 分鐘內有一個很大的錯誤,你看出來了嗎?:) 你覺得哪裡有問題呢?它出了什麼樣的錯誤?真實的狀況應該會是怎麼樣?



你說:『恐龍救生隊這影片是滿好看的沒錯,但是,嘿,為什麼我們知道以前曾有過恐龍啊?會不會實際上根本沒這種生物,但是科學家亂掰來唬弄我們?』

嗯,懂得質疑是好事,雖然有點難度,但還好這個問題我們是有可能自己解決的。我們知道有些生物死去後經過長時間的地質作用它形成了化石,所以如果能夠找到恐龍的化石,我們就能夠證明科學家沒亂說。

ㄟ,不太清楚什麼是化石,也不太知道哪邊能挖化石啊?那看個短片吧!



看完影片後,請問:
  1. 多奇探險隊為什麼要去美國北達科他州挖化石?這個適合挖化石的地方有什麼特徵可以分辨?我們學校附近有沒有什麼地方有類似的特徵可以試著挖化石的?
  2. 為什麼費可半年前埋的東西沒有成為化石?
  3. 請查一下資料,你覺得台灣哪邊可以挖到恐龍化石呢?

黑板紙做為合作學習的討論工具

前天學校辦理科學園遊會。本來學校有活動我都會拍一大堆相片,但這張相片是此次活動唯一一張相片,活動開始前拍的,活動一開始就沒時間拍。

畫海報的是張恩榆、陳映宇、施怡君 &蕭卉婕,因為用的不是海報紙,所以看起來比較特別。

這是黑板紙,可以直接用粉筆寫字畫圖、用板擦、抹布就可以擦除重覆使用。我覺得拿來做海報滿好的,不會像其他班,活動完畢後整張海報就丟了;我們的用板擦擦一擦,紙就可以收起來下次再用。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用黑板紙 &粉筆畫海報

圖、用黑板紙 &粉筆畫海報

後來這張紙給恩榆了,因為她最辛苦。黑板紙雖然可以重覆使用,但一個不小心碰到圖就糊掉,得用板擦擦掉重畫。這張海報在恩榆畫好搬運過程中糊掉多次,最後她乾脆在場佈時重畫一次,她那麼辛苦的幫忙,把紙張送給她祇是一點點小小的獎勵。:D

不過我一開始買黑板紙並不是要用來畫海報,我一開始的設定是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時可以記錄、書寫、整理全組共識上台報告。

老師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時,常發一個小黑板讓學生討論,但小黑板要搬來搬去有點煩,尤其上課班級一下在一樓、一會兒在四樓時,搬著幾片小黑板趕教室一點也不好玩。

另一種方式是讓學生書寫在海報紙上,寫好後全組可以帶著畫好的海報上台報告。不過每隔幾節課就要用掉一張海報紙,說實在也不是那麼方便。

既然小黑板有搬運不便的問題、海報紙消耗量多,那有沒有什麼工具比較適合讓學生討論時使用呢?我想到的是白板紙與黑板紙。

這兩者都是紙類搬動時相對容易,而且分別使用白板筆與粉筆就可以在上面書寫,寫錯、畫錯還可以用板擦擦除重寫。學生報告完,板擦擦一擦就是一張乾淨的紙可以下一節課繼續使用。

但它們也有缺點,白板筆用到有機溶劑,學生常常會忘了蓋筆蓋,然後就寫不出來;黑板紙使用粉筆書寫沾的手上都是粉筆灰,也可能會有粉塵的問題。

我後來選擇使用黑板紙,因為書寫時沾到粉筆灰的問題多買幾個粉筆夾給學生們使用就可以解決;而且也不是整節課都在書寫,粉塵問題不大。但是使用粉筆書寫時,要寫出讓後排同學看得到清楚的海報比較容易。粉筆本來就比較粗,寫出來的字比較大,後排學生可以看清楚在台上報告同學的海報。

所以黑板紙在讓學生討論時還挺方便的,拿來做為活動時的海報祇是順便而已。:)

你想做的大事是由許多小事組合而成的

每年我都要拿這首歌出來做例子。

如果不是一開始就寫著 Sounds only made by my voice and mouth……and hand claps (一切聲音都由我嘴巴以及拍手產生,意即完全不靠樂器),你會以為這是一個很大的樂團伴奏的,有沒有覺得很神奇?

說是很神奇,但是看後面的錄製花絮其實也沒什麼,就是一次祇錄一種聲音,然後一次又一次的錄製,最後把所有的影片組合起來。



光是鋼琴的音色就錄了至少 22 次,再加上 Bass、拍手、唱歌、合唱,這首歌他至少錄了 30-40 次,最後再把所有的音軌組合起來成為一首歌 (我們班有好幾個影片剪輯社的,你知道光是剪輯 2~3 個視訊軌就很累了,更不要說 30-40 個視訊軌)。

但是就是這些個別看起來無聊、瑣碎、不斷重覆的事情組成這個了不起的影片。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要看這個影片了吧?因為他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很多人,包括我,常常想要做一些『大事』,然後覺得:『這種事好麻煩,我才不想做,我想做的是更了不起的事!!這種小事我才不屑做!!』但是你沒有想過,所謂的『大事』都是許多小事組成的,不想做那些小事,就完成不了大事。

就像這個神奇的影片,其實你也做的來;但你想要跟著做一個同樣的影片,就必須先把這些無趣的小事都完成才行 (整首歌從頭到尾祇能登登登哼聲音還挺無聊的,而且要做 30-40 次),最後才能組合為別人眼中神奇的影片。

我們學校算是很正常的學校,沒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所有的要求大致上都能算是要幫大家打基礎的。也許你覺得有些無聊,但你想要做一些不一樣的大事時,就需要在這些小事上花工夫,最後才能成就你想做的大事。

大家加油!

生物是許多學生的痛

這其實是去年的今天寫在 FB 的一篇短文,今天一早跳出來在畫面上。想想,在 FB 裡面的文章常常自己都找不到,而且這個問題恐怕是短期內不會有改善,所以還是把它寫成部落格文章好了。

底下是去年寫的抱怨文:

剛剛看到阿簡前幾天寫的文章,其中提到生物課本的使用:

『用課本最多的是看圖,但對學生來說,在考試準備的時候,課本卻是最主要的素材,當老師上課不是講課本時,學生缺少閱讀課本的歷程,在準備時,當然有可能會感到挫折。』

我今年有教體育班的學生,導師有次跟我說:『班上家長反應生物是最弱的一科,Yukie 老師,我可不可以在導師時間幫忙加強一下?希望你不要介意。』

生物變成最弱的一科這讓我很難過,所以當然是煩請導師幫忙加強一下了。

隔天老師來的時候說他放棄了:『我昨天自己讀了一下生物課本,我發現我完全看不懂課本在寫什麼,現在生物怎麼這麼難啊?比我們以前難太多了吧?好誇張!!我當老師的都看不懂了,難怪學生不會啊!又要理解,又要背誦,這真的很難耶!我知道為什麼學生生物考不好了,這真的不是沒有原因的。』

老師正在跟我說時,耳裡聽到另一班的導師正在向另一位生物老師詢問:『老師,我們班有一大半的學生生物小考不到 20 分,這樣子正常嗎?我看他們考我的國文科都還 ok 啊,怎麼生物科會這麼慘?』

隔了幾週我們去三光國中研習,三光國中的一位理化老師問:『請問在場的有沒有生物老師?我今年是自然科領召,幾乎每一班的導師都在跟我反應說生物科是學生最弱的一科。請問一下這是我們學校的教學出了問題?還是大家都面臨了相同的困難?因為我是理化老師,導師問我為什麼生物都考這麼爛時我回答不出來。想請問一下別校是怎麼樣的情況?』

老實說我也回答不出來,大家的狀況是怎樣呢?依照體育班導師所說,連他都讀不懂,表示我們的課本真的是挺難的,沒有老師的解說學生可能自己都讀不通。但如何像阿簡說的讓學生自行閱讀,增進閱讀理解能力?如果上課時不帶領學生多讀課本,他們回家當然也沒有能力去閱讀。

我陷入一個要多解說、串起課本中的各個概念 or 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的兩難中。

附上在 FB 的原文,底下許多老師提出自己的看法,值得點開 FB 原文討論看看喔:

剛剛看到阿簡前幾天寫的文章,其中提到生物課本的使用:『用課本最多的是看圖,但對學生來說,在考試準備的時候,課本卻是最主要的素材,當老師上課不是講課本時,學生缺少閱讀課本的歷程,在準備時,當然有可能會感到挫折。』我今年有教體育班的學生...

Posted by Yukie Chen on 2014年6月21日

為什麼不修圖呢?

好幾個月沒看 Mobile01 了,一上去看就又有人在討論要不要修圖的問題。

不修圖的人主張:『不修圖就能夠把相片拍好才是好的攝影師。』嗯,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目標,但又不是每個人都要當攝影師,那何必堅持不修圖呢?

我是拍照的菜鳥,常常拍照失敗,需要事後修圖彌補;也許再 100 年後我可以不修圖就把相片拍得很好,但是現在的我辦不到。我知道我的職業是教師不是攝影師,所以我乖乖修圖,一點也不覺得修圖有什麼比較丟臉的問題。

但怎麼好像許多人手上拿了相機之後,就誤以為自己是個攝影師了呢?

除了我是攝影菜鳥要修圖之外,其餘的理由還有:
  1. 有些攝影比賽要求不可修圖,但我又沒參加比賽
  2. 我沒有錢買高級的鏡頭,有些取景構圖無法在現場就一次拍好,必需回到電腦上用修圖軟體修正後,相片才能達到自己的需求。也許不修圖的人非常有錢吧?所有的鏡頭都能備齊,在任何環境都能拿出適當的鏡頭取景構圖。
  3. 修了圖,被拍的人比較開心
  4. 相機是創作的工具,不是限制
  5. 有時修了圖可以提昇藝術層次
我常常在想,不修圖的人真的備齊所有鏡頭,然後出個國把魚眼鏡頭、12mm、35mm、80mm、200mm、400mm、600mm 的鏡頭全都帶齊,以求拍攝時就構圖完成,不再事後修圖嗎?那不是很累嗎?

我決定我自己還是方便就好,帶著一兩個鏡頭,不足之處事後利用修圖方式想辦法彌補;補不過來的就接受吧!我是菜鳥,不是專職攝影師。

一些修圖的例子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與 Alex Liu 老師在新竹漁港拍的原圖

圖、與 Alex Liu 老師在新竹漁港拍的原圖

之前跟 Alex Liu 老師在新竹漁港拍了一些相片,看到原圖覺得還滿有美感的,但是還可以再加強一些;而且畫面前端有根枯枝挺礙眼,所以想要利用修圖將枯枝去除。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經 Alex Liu 老師指導修圖後的相片

圖、經 Alex Liu 老師指導修圖後的相片

加強色調後,這張相片看起來完全不一樣了。不過我自己也沒有這樣的修圖靈感,感謝 Alex Liu 老師的指導。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白河荷花 (原圖加暗角)

圖、白河荷花 (原圖加暗角)

這張相片是跟好友 Joe &小蜜去白河拍的,就是一張很常見的荷花相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白河荷花仿水墨畫修圖

圖、白河荷花仿水墨畫修圖

我看著這朵荷花被葉子撞彎了一邊,覺得將相片水墨化或許會更符合這張圖片的感覺。修完之後,這張圖成了我拍的荷花相片中最喜歡的一張。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Alex Liu 老師的 Photoshop 教學書籍某頁

圖、Alex Liu 老師的 Photoshop 教學書籍某頁

其實,除了我這樣的菜鳥要修圖之外,即使像 Alex Liu 老師這麼強的攝影者,還是很多時候拍出來的原圖未能如其意。修一下色調、加個光影修飾氛圍,整張相片藝術層次立即提昇。

所以我無法理解為什麼不修圖呢?

附註:FB 原始文章

粉塵爆炸

昨天 (2015.06.27) 晚上八點多時,有家公關公司租用新北市的八仙樂園的場地舉辦 Color PlayAsia 彩色派對活動,現場噴出彩色玉米粉時引發粉塵爆炸。

事發時有民眾拍下粉塵爆炸的現場狀況,火焰一瞬間就擴散開,許多人立即被火焰包圍,造成重大傷亡。



現場祇是噴些玉米粉而已,為什麼會造成爆炸呢?這就要從什麼是爆炸說起了。

爆炸是什麼?


爆炸是指氣體在短時間內以體積高速率快速脹大,劇烈膨脹的氣體對周圍環境產生壓力而產生傷害。像用於汽車安全氣囊中的疊氮化鈉 (分子式 NaN3) 分解時會產生大量的氮氣而使安全氣囊炸開,某些情況下其爆炸威力會造成人體的傷害 (如造成眼睛失明)。

彩色路跑、彩色派對用的玉米粉成份為澱粉,澱粉可以燒燃產生並二氧化碳 ( CO2 )。一般情況下玉米粉祇會慢慢的燃燒,並不會產生大量的 CO2而發生爆炸。但如果讓玉米粉燃燒的速度變快,產生 CO2的速度也變快,那就可能造成爆炸。

什麼時候玉米粉會快速燃燒呢?

堆成一堆的玉米粉祇有表面接觸到氧氣的部份能夠燃燒,表面燒完了,底下露出來遇到氧氣再燃燒,所以速度慢。如果能夠讓氧氣灌注到底部,所有玉米粉一次燃燒,那麼同時間產生的 CO2量就很多,也就形成爆炸了。

把氧氣灌注到底部?那反向操作,讓玉米粉飄散在空中,而且同時間在空中的玉米粉夠多、夠密,這一粒玉米粉燃燒可以延燒到另一粒玉米粉,使一堆玉米粉同時間燒起來,就可以短時間形成大量 CO2而產生爆炸。



簡單的說,玉米粉造成的粉塵爆炸就是因為高密度的玉米粉飄散在空中,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大,大量且快速地進行氧化作用 (燃燒) ,生成大量 CO2而造成破壞。

所有粉末都會造成粉塵爆炸嗎?


如果玉米粉會造成粉塵爆炸,那是不是所有的粉末都會造成粉塵爆炸呢?這個,我們就看一下大家暱稱為小 P 老師的龍山國中鄭志鵬老師 (影片中紅色衣服) 做的實驗吧!



結果顯示,並非所有的粉末都會造成粉塵爆炸。要爆炸要產生大量氣體,而這通常是靠著自我分解,或是與氧氣作用時產生 CO2而達成。實驗中的小蘇打粉不可燃,所以不會造成粉塵爆炸。

糖粉、玉米粉、木屑粉這些物質原本就能燃燒,將它們散布在空中增加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後,燃燒速度大大加快,就會產生粉塵爆炸了。

八仙事件為什麼沒劇烈爆炸聲?


這次在八仙樂園辦的 Color PlayAsia 彩色派對活動因為是在室外,燃燒生成的 CO2直接擴散到大氣中,因此影片中祇看到火焰快速蔓延,但沒有氣體累積壓力後衝破密閉空間而產生的沖擊波,因此也就沒有爆炸聲產生。

如果這次的事件是發生在密閉空間,如夜店舞廳、體育館,那麼除了現場的人遭到火噬,氣體累積壓力爆開後的威力可能破壞房舍、磚瓦破碎傷人,那造成的傷害就更大了。

1998 年電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的劇情提到有顆與美國德州同樣大小的隕石對著地球而來,如果不處理掉它,地球人類將全部滅亡。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決定派一隊鑽油井的高手到隕石上挖一個深坑,把炸藥放在深坑裡從內部破壞隕石。

『為什麼不在隕石表面放炸藥就好?還要挖坑埋炸藥不是增添許多麻煩嗎?』

NASA 的科學家問對方:『如果我在你的手掌上放個節慶時用的小鞭炮並引爆,你會怎樣?』

『手掌會被燒傷吧?』

『那如果你把手掌握緊才爆炸呢?整隻手都會被炸爛。』

這就是因為在密閉空間中產生的氣體無處可去,急遽提昇壓力而使破壞力增加的緣故。所以幸虧這次八仙樂園事件不是在體育館內發生,否則傷亡人數一定急速上升。

閃靈二人組中的粉塵爆炸


我最早知道粉塵爆炸並不是從教科書中看到,而是在看漫畫《閃靈二人組》時學到的。在第六集的故事中,風鳥院花月被敵人十兵衛追殺身受重傷。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花月身受重傷

圖、花月身受重傷

受重傷的花月衝入麵粉店中,並利用鞭子將麵粉袋全部打破,讓麵粉飄散在空中 (其實花月用的武器是絲絃,但沒看漫畫的人可能看不懂,所以改說鞭子)。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花月讓空中充滿麵粉

圖、花月讓空中充滿麵粉

最後,讓空氣中充滿麵粉的工廠發生粉塵爆炸,與其死在別人手上,不如自己了斷生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花月讓工廠發生粉塵爆炸

圖、花月讓工廠發生粉塵爆炸

我是在《閃靈二人組》中學到粉塵爆炸,我一些朋友是從電視影集《馬蓋先》中學到。我常常很佩服國外的漫畫、電視節目可以把一些知識性的內容做的很有趣,消遣娛樂的同時還可以學到新知。

我們從台灣的電視節目能學到什麼呢?呃,親子鑑定吧?!

ps:《閃靈二人組》後期看不懂在畫什麼,沒看過的不用浪費時間找來看了。

翻車魚 sunfish 為什麼被誤認為內溫動物?

昨天到梧棲漁港裡的魚市逛了一會,在其中一個攤子上看到幾塊分切好的曼波魚。

這外觀哪裡像是肉了?你看那白色的外表及表面的光澤,不是超像杏仁豆腐嗎?如果不是有個牌子特別標註這是曼波魚肉,我一定會很好奇為什麼商人會在魚攤上賣杏仁豆腐?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像杏仁豆腐的曼波魚肉

圖、像杏仁豆腐的曼波魚肉

不過,說是曼波魚可能沒幾個人認識,但如果說是翻車魚,那知道的人就不少了。是的,曼波魚就是翻車魚,那像杏仁豆腐般的食物就是翻車魚的肉。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像杏仁豆腐的翻車魚肉

圖、像杏仁豆腐的翻車魚肉

翻車魚的不同稱呼


『翻車魚就翻車魚,為什麼要改叫曼波魚?』

其實翻車魚的名稱很多,除了我們熟知的翻車魚,以及近年來改稱其曼波魚之外,在世界各地還有太陽魚、月魚等等不同的名稱,而這些名字都與牠的外形或行為有關。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翻車魚與潛水夫

圖、翻車魚與潛水夫

首先說說為什麼叫翻車魚吧。

翻車魚的主食是水母以及魚蝦類,平常生活在海洋表層的翻車魚不止愛吃水母,還常常會潛到 600 公尺深的海底捕捉魚蝦。捕食水母、魚蝦之外的其他時間,翻車魚常常平躺飄浮在海面上曬太陽以提高體溫。

因為翻車魚會平躺飄浮在海面,看起來好像車子翻車一樣,所以在台灣最早就叫牠翻車魚。而在美國是以牠平躺在海面曬太陽的行為稱牠為太陽魚 (sunfish)。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翻車魚在海面曬太陽

圖、翻車魚在海面曬太陽

翻車魚曬太陽不是沒事找事做,其實牠曬太陽大有用處。慈濟大學張永州教授推測翻車魚平躺在海面上曬太陽的可能原因有三點:
  1. 曬太陽可以增加體溫,促進腸道蠕動以幫助消化
  2. 利用太陽的溫度殺死體表的寄生蟲
  3. 平躺在海面上可以吸引海鳥過來幫忙啄食寄生蟲
說真的,翻車魚這種曬太陽的行為真是超可愛,當初最早叫牠翻車魚的人也實在是神來一筆才能想到這名稱。不過 2002 年在花蓮舉辦『翻車魚盛宴』,那時有人反應『翻車』這名稱不吉利,所以開始跟日本一樣將其稱為曼波魚 (日文為マンボウ)。

日本為什麼將其稱為曼波魚呢?因為牠游泳技術不佳,在海中游泳時好像在跳曼波舞一樣,所以日本人給了牠這名字。

不過讓研究人員訝異的是,看似游泳技術不佳的翻車魚遇到台灣東部海域的黑潮時,並不是搭著洋流的順風車北上,而是逆流往南方游去,這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那月魚又是怎麼一回事?怎麼有的地方叫太陽魚,有的地方叫月魚?該不會是牠也會曬月亮吧?』

不是的,叫月魚是因為翻車魚會發光,不過不是牠自己發光,而是牠的身上常常附著許多發光動物,當翻車魚一游動,這些發光動物受到擾動便發出光來,遠遠地看就像月亮一樣,因此在法國將翻車魚稱為月魚 (poisson lune)。

內溫的月魚


今年五月大陸許多網站都貼出訊息,指出科學家最近發現翻車魚是的內溫魚類,這也是我們最早知道的內溫魚類。比方說騰訊科技就有這一則訊息。

這些報導的內容提到科學家發現了深海裡一種被稱為 Opah 的魚會擺動胸鰭以維持自己的體溫。我們以前就知道黑鮪魚是內溫動物,但是黑鮪魚祇有頭部能夠維持體溫,這次發現的 Opah 是整尾魚都能維持一定的溫度,所以是科學史上的大發現。

Opah 翻譯過來是『月魚』,而且牠在當地還有個俗名叫 sunfish,又是月魚又是太陽魚的,那不就是翻車魚嗎?所以大陸網站看到國外的報導就趕忙說科學家發現翻車魚是內溫動物了。

可是怪了,當你點擊上方的連結之後,你看到的圖片跟翻車魚一點也不像啊?怎麼內文還一直說是翻車魚巴拉巴拉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內溫的 Opah 月魚

圖、內溫的 Opah 月魚

原來事情就是有這麼巧,這種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內溫魚類與翻車魚都有月魚的稱呼,也都有太陽魚的稱號,且皆可生活在深海,難怪中國大陸的網站一個個都被騙了。

為了讓大家好分辨兩者的差異,國外有位網友將兩種月魚畫在一起,一個是外溫的月魚,另一個則是內溫的月魚,大家搞清楚了嗎?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外溫的月魚 (翻車魚) 與內溫的月魚

圖、外溫的月魚 (翻車魚) 與內溫的月魚

學名不會出錯


這月魚的外溫內溫之爭肇因於俗名太容易造成混淆,所以該怎麼辦呢?你猜對了,就是用學名。

每一種生物的學名是獨一無二的,如果當時國外網站報導時使用 Opah 的學名 Lampris guttatus,就不會發生這樣的烏籠事件了。

對了,你知道翻車魚的學名是什麼嗎?牠的學名是 Mola mola,很有趣的名字吧?而且告訴你,這可是大名鼎鼎的林奈親自命名的,所以這學名還來頭不小呢!很棒吧?

手機顯微鏡製作

每年台中市自然領域輔導團都會辦教具研習,每次研習都是宣安拿出他研發的教具教老師們製作,最重要的是教導老師們如何將這個教具應用在教學現場

去年六月期末檢討會上宣安提到,這幾年辦的教具研習內容都是理化教學所用的教具 (畢竟宣安是理化老師),但生物教師也有使用教具的需求啊,應該也要辦一場生物教具的研習才對。

所以去年八月開始的新學年除了有理化教學教具研習外,又另外新增了生物教具研習。研習內容參考阿簡的CD 殼版手機顯微鏡,再加上昌宏聊天時私下分享的可將手機畫面傳輸至電腦螢幕 (或投影機) 的 app 使用。

讓學生隨身擁有顯微鏡,又讓老師能觀看學生顯微鏡觀察的內容 (也可以分享給全班同學),這應該是許多生物老師所想要的教具吧?所以去年就這樣辦了生物教具研習。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將手機畫面同步至電腦的網路設定

圖、將手機畫面同步至電腦的網路設定

同樣內容的研習雖然辦了兩場,但能參加的老師還是不多,所以將投影片分享給老師們,有興趣的老師就可以依著投影片的內容自己組裝一台 CD 殼手機顯微鏡。:)

其實阿簡的文章裡面還有影片教學,不過我的投影片多了手機 app 的介紹,所以還是有參考價值啦。^^a 如果有學校召集人要在校內辦理相同的研習,投影片下載回去就可以直接使用了。歡迎大家分享使用。

何時才有中立客觀的歷史課本?

國中時讀歷史讀的很不爽,所以高中時就選了不用讀史地的自然組 (當然主要是比較喜歡生物科)。

其實歷史科內容要呈現一堆要背誦的事實或是要講史家的技藝我都沒意見,要講隔壁中國我也沒意見。

台灣與中國這麼接近,文化交流、人員往來、彼此影響,不可能完全不提中國與台灣的互動 (當然還是要以台灣為主,我們生活在台灣,多少得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吧?)

但如果是要呈現歷史上的事件,重要的是立場要中性,我國中時最賭爛的就是歷史課本完全歌功頌德、立場偏頗。

要講日本南京大屠殺 30 萬人,就應該也講國民政府利用炸藥炸毀河南鄭縣附近花園口黃河南岸的堤防,造成豫、皖和蘇等地 89 萬百姓死亡、400 萬人游離失所的花園口決堤事件。

死亡人數是南京大屠殺的 3 倍,在課本中介紹篇幅應該也要是南京大屠殺的 3 倍吧?但有幾個人聽過花園口事件?還是蔣中正下令炸毀的喔。

要講日本人殺害台灣人,當然也應該好好談談 228 事件;要講國民政府在台灣的建設,當然也應該客觀的說說日本人在台灣的建設情況。

前幾天跟宣安以及他帶領的長億高中學生去看白冷圳,那是一條日本人在 1932 年啟用的輸水管路,距今已有 83 年。不過因為 1999 的 921 地震造成多處損毀,所以後來又建了一條新管路,日本人在 1932 年建造的管路就做為備用。

在現場宣安要大家猜猜哪條是 1932 年建的舊管路,哪條又是 921 地震之後台灣人自建的新管路。結果,大家都猜錯了。經過了 83 年的時間洗禮,日本人建的管路看起來比我們台灣人幾年前建造的還要穩固。

相同的情況發生在山東青島。1898 年德國強迫清政府租借膠澳,1899 年將租界內新建的市區命名為青島,並大力建設青島,直到 1914 年日本取代德國為止。

德國在青島短短 15、16 年所做的建設還是 100 年後重要的觀光景點。反倒是中國政府接收之後的建設……嗯?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德國人建設的青島

圖、德國人建設的青島

像日本、德國所做的建設課本是不是該客觀的呈現?而不是一味抹殺他們的建設並且對國民政府歌功頌德 (結果國民政府還比人家建設差的多)?

有人說:『課綱修改有什麼重要性嗎?我小時候讀了那麼多有問題的課本內容,還不是沒有被洗腦?而且自己還可以去找書讀啊!又不是祇能讀課本。』

嗯,雖說學校營養午餐祇提供大便也吃不死人,而且你還可以自己想辦法帶便當、帶零食去吃,但是,可能的話,我們還是希望學校營養午餐提供正常的飲食,而不是提供一沱一沱的大便。

不過,在教育部執意於社會組這家餐廳提供大便餐的這個當下,大家就選擇自然組吧!自然組這家餐廳提供的食物比較正常。

至少不是大便!


學校為什麼找不到老師兼任行政?

幾天前親子天下有篇文章討論學校行政主管荒,但我認為學校行政主管荒的最主要原因在那一篇文章裡根本沒有提到。

上層機關一意蠻幹

祇要看看這一陣子課綱爭議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學校找不到人當行政主管。

先不說課綱微調有沒有理,祇看教育部長的態度就行了。如果今天課綱微調有理,那麼就把課綱微調小組的成員、開會記錄完整公布,並據此好好說服不認同的學生。

當然任何措施都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接受,但是開誠布公的談,有爭議點就提出來討論,課綱微調小組出來說明為什麼這樣調整,每個有爭議的部份優於調整前的優點在哪裡,這樣至少能讓爭議降到最低。

我們教育部的做法是什麼呢?遇到爭議不理不睬,然後一意蠻幹。

學校單位要執行許多上層機關蠻橫決定的事項,這些上層機關決定的事項有可能在學校的執行者自己也不認同,但卻要幫忙執行,這讓執行的人很痛苦;或是執行者對上層的決議沒有什麼意見,但是要面對反對的教師聲浪,卻又沒有人能幫忙舒緩這些基層教師的反對聲浪,祇能由行政人員一個人面對,你說誰想當行政呢?

上級機關祇想侵占教師的心血

比方說,教育部成立了一個教材資源網,上面空空沒有資料,所以就要求各縣市上傳資料到資源網中,列入統合視導評分項目。

各縣市教育局接到命令,當然就要求各學校教師繳交教材到資源網,繳交結果列入考核項目。到這邊都還可以接受,但是,『教材中使用素材若涉及著作權爭議,需由教材提供者自行解決其爭議。

每個人都有其專業,像我的專業就是教書嘛,畫圖、拍短片、錄製音效這些我就外行了,所以我要編教材時一定要使用到他人的圖片、素材,平常關起門來在教室使用這些圖片沒什麼大問題,但是現在我要把這份投影片上傳至教學資源網,這問題就大了。

可是上層機關說這些問題要我們自行解決。解決的方式不外乎找其他 CC 授權的素材來代替,但這有些許困難,有些素材就是找不到適當的 CC 授權素材可替代;第二個解決方法就是花錢跟原作者購買。

好啦,我花錢向原作者購買圖片、音樂、影片,然後做出來的教材要無條件讓與教育局、教育部使用,最好世界上有這麼好的事!!

當教學組 &資訊組時,實在無法開口跟老師們說:『大家要上傳資料到教學網喔,而且不能有著作權爭議。』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當行政,讓別人去傷腦筋。

如果今天教育部有心要弄好教學資源網,應該跟老師們說:『歡迎大家上傳教材到教學資源網,您的教材中使用的圖片、音效會由教育部專人幫您處理著作權問題,由教育部花錢向原作者購買該圖片,讓您之後使用該圖片時無後顧之憂。不過為了讓本部專員方便處理,請您優先使用 http://www.shutterstock.com/的圖庫圖片,方便之後我們統一向 shutterstock 購買版權……』

你想想如果教育部能夠這樣處理事情,會有多少老師願意奉獻自己最好的教材出來?但是呢?教育部不想好好做事,祇想無償侵占老師的心血,所以,老師們也祇是應付應付,隨便丟個教材上去就算交差。

莫名奇妙的評鑑多

現在升上國中一年級的學生裡,數學程度不到小五的學生其實不少。如果真的要做好補救教學,應該是為這些學生從小五的數學重新教起;但我們政府祇要你補強『現在』的進度,而且學期初、學期末各做一次測驗,檢視前後測的差異。

補救教學的原意是不錯,但你想想,這些學生連小五的數學都不會了,補強『現在的進度』他聽得懂嗎?所以這祇是浪費人力、浪費時間、做了一堆評鑑資料的無效措施。

偏偏在學校裡面遇到上級要求的常常是這種無效措施,所以行政人員才會越做越無力。薪水低其實不是唯一的問題,你讓人家做了有成就感,自然也會有人願意做;但是沒錢又沒成就感,誰想做行政啊?

上級還常常到校進行補救教學評鑑呢!但是一個無效的措施再怎麼評鑑也祇是造成行政人員的疲憊而已,並不會因為評鑑多就讓無效措施變有效。

所以,親子天下的文章說行政的薪水不高所以沒人想當行政,我覺得那根本不是重點。上級的蠻幹、亂七八糟措施與莫名奇妙的評鑑一堆才是沒人想當行政的原因。

蘇迪勒颱風的風真強!

學校現況與教師甄試

每年實習教師剛到學校來時我都會花點時間跟他們聊一聊,講講教育現場狀況並且提出建議。


以前都祇講教甄注意事項,近幾年一開始就先問大家是不是真的瞭解少子化的衝擊?有辦法考教甄幾年?少子化的情況下,有一些縣市已經停止教師甄試了,所以這不是有沒有能力教書的問題,是有沒有機會的問題,如果家裡無法支持、極需有人賺錢養家,那就需要考慮一下是否立即轉行,不要浪費時間再實習了。

『當代課老師也還能撐個幾年吧?』

是否真的要走教師這條路?

代課老師寒暑假是沒有收入的,所以每年祇有 9 個月的收入。以每節 360 元,每週上 18 節課,9 個月下來的薪水是 360(元/節) * 18(節/週) * 4(週/月) * 9(月) = 233,280(元),這樣的收入分攤到 12 個月分去,平均每個月收入祇有 19,440 元,比基本工資還低。

如果是在台北高雄之類的城市找到代課工作,以這樣的薪資在城市生活其實滿辛苦的,如果家裡需要你做為經濟來源,那就要多考慮一下。

其次還得真實地面對自己的缺點,省視一下這樣的缺點是不是有辦法克服。

我遇過代理教師不敢與學生有視線接觸,雖然板書 &講解的很清楚,但是當她轉身要面對學生時,她會無意識的將眼睛閉起來,不敢看學生。而且她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考了好幾年的教甄都沒上。有次我看她試教時指出這問題後,她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克服它,隔年順利考上正式教師。

有個實習老師有大舌頭的情形,我建議她直接放棄實習好了,因為這不是短時間能克服的問題。就算準備再充分、教的再好,這在試教時都是一個扣分的點。現今的教甄是祇有第一名才能夠錄取,第二名就是沒機會,祇要被扣了一些分數,要考上的機會就少了許多,所以我建議她不要再浪費時間實習了。

『你這麼說好殘忍,當老師是我從小的心願,我不想要放棄。』

嗯,喜歡教育不見得一定要站在第一線當老師,可以退居在幕後做教科書編輯、線上自學網站教材開發者……這些都還是教育工作,不見得要當老師才能稱為教育。如果真的很喜歡教育這份工作,但自己有些缺點是無法立即克服的,不妨考慮退居第二線,不要把時間花在考教甄之上。

打死不退

如果考慮過後還是決定要留下來實習 &準備考教甄,那麼我有一些建議可以幫助各位實習老師更拉近與『正式教師』的距離,重點都在投影片裡了。訂閱電子報的朋友可能看不到文章裡的投影片,請至網站上閱讀。

另外我以前也寫過實習教師專題,歡迎各位實習老師參考,希望能對你們有幫助。

生物相片歡迎使用

之前拍了一些生物的相片,我都放在生物教材這個相簿裡。如果有看到需要的相片請自行取用,不用再跟我說了喔!雖然目前相片數量還不多,但會繼續增加的,而且會持續保持讓大家自由取用。

一些早期的相片用的相機不好,拍出來的效果差,但要拿來做為教學使用還是可以的。後來換了相機,拍出來的相片品質好很多,祇是太懶,很少拍照就是,但祇要有拍照我就會放上來的。

底下的荷花是去年六月時拍的,生物課教到有性生殖時可以用。不過忘了拍睡蓮來做比較,以後再補了。反正,就請三不五時看看有沒有新相片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荷花與蜜蜂

圖、荷花與蜜蜂

我在此宣布 TSJH 2018 級 01 班整班全滅!!

今天學校辦理防災演練,在全班到達操場後,我很沉重的向全班宣布,如果 921 地震重演,我必須很遺憾的說我們已經整班全滅了。

這個錯誤或許不該由學生全部承擔,因為我們台灣本來對於災害演練就不太重視,有也祇是做做樣子比較多,所以在學生心目中大概很難把這場演練看得很嚴肅。雖然演練之前我就跟大家說過要很認真的面對這次預演,但我看到大家還是一路嘻嘻哈哈,應該擋在頭上的書包還有人根本沒拿,覺得這樣比較帥。

我要學生們想想,我們學校為什麼會在現址建校?就是之前的 TSJH 在 921 時全倒 (很多學長姐經過那次地震變孤兒,或是死亡),所以另擇校地重建。雖然遷校重建,但其實也離原校址不很遠。也就是說,我們一直處在地震帶上,921 等級的地震是很有可能再重來一次的。

防災知識比成績更重要

既然災害很可能重來,我們就要做好訓練。如果輕忽了平時的訓練,地震一來慌了、傷了、死亡了,那麼就算平常都考全校第一名也沒用。

防災演練後的自習課我播放了迪士尼樂園在 311 關東大地震時的影片,要學生非常非常非常嚴肅的看待災害預演,這是災害發生時的保命關鍵。你能做到像日本人一樣地震開始 5 秒就馬上蹲下找掩護嗎?這必須要經常演練才行,要不然祇會慌掉、不知所措!


看完東京大地震的影片後,再回顧一下天津大爆炸的影片。影片拍攝者看到爆炸時還覺得很有趣,直到最後一爆才開始覺得嚴重要逃命。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天津爆炸不是常見的情況,我們一般人很少遇到,不可能針對這樣的爆炸做演練,所以首次遇到時祇會覺得奇怪、搞不清楚狀況,錯失了很多逃生的黃金時間。如果防災演練時不認真面對,真正遇到 921 等級的地震時也會像天津爆炸的拍攝者一樣失去了逃生的黃金時間。

重視細節,做最壞的打算

迪士尼影片讓我們看到日本人做事情的嚴謹程度,每兩天就在園區的某個角落進行災害演習,而且是以 6 級地震、10 萬人在園區內的最壞情況做演練。

我們還可以看看同樣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是怎麼鋪人孔蓋的,看看他們的做法,反思整個台灣社會的狀況就可以瞭解學生對防災演練的不重視,但身處地震帶我們真的必須對防災演習認真看待,而且要以日本、德國人那種用最壞的情況做預演,並且試圖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最好的心態來做演練。

如果你的目標是要考全校第一名,那麼,至少命要留著才能完成這個目標是吧?命都沒了就什麼都不用說了。所以認真的面對下一次的防災演練吧!

參考連結強烈地震搖撼卻傷亡甚微 智利如何做到?

Viewing all 259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